
超勇亲王这个封号,听起来霸气十足,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极具威慑力。这样一个封号,显然只有像策棱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。博尔济吉特·策棱,作为成吉思汗的后裔和康熙皇帝的十额驸,身世显赫。策棱出生在蒙古的喀尔喀中路赛音诺颜部,年轻时正值准噶尔部强盛,喀尔喀部屡遭其压迫。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,年仅二十岁的策棱和祖母一同逃亡至京师,开始了他的新生活。
康熙皇帝对他格外重视,不仅安排他与其他皇子一起在内廷学习生活,还为他赐予了府邸。尤其是在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,策棱娶了康熙的十公主——纯悫公主,并被封为贝子。这一婚姻不仅让他有了皇帝的岳父,也让他成为和硕额驸,从此更加坚定地效忠大清。康熙更是让女婿驻守塔米尔地区,负责监视蒙古准噶尔部的动向。从此,每当清军进军西北,策棱总是带领部队奋勇出征。
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,策棱参与了对策妄阿拉布坦的征讨,五年后又参与了攻打准噶尔部的战斗,并屡次获得胜利。雍正元年,策棱被封为郡王,雍正九年时,他在征讨噶尔丹策零时,设伏兵成功斩杀敌军大将,打乱了准噶尔军的部署,余下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。这场胜利,使他被封为和硕亲王,并赐号“超勇亲王”。一年后,策棱再次领导清军与准噶尔军展开多次战斗,设伏兵斩敌无数,并趁敌军渡河时发动袭击,造成准噶尔军大部分溺水而亡。雍正帝对策棱的军事才能极为赞赏,认为这场战斗不同寻常,给了策棱极高的评价。
展开剩余64%《京师坊巷志稿》记载,策棱的超勇亲王府位于宝钞胡同,而他也因此被称为“超勇亲王”。策棱的父亲是蒙古喀尔喀部赛音诺颜部的成员,康熙三十一年他和祖母投奔清廷,得到康熙的极大宠爱。康熙四十五年,策棱娶了康熙的十女纯悫公主,并被授予和硕额驸的头衔。策棱勇猛无比,屡次立下赫赫战功,最终被封为和硕亲王,并被赐号“超勇亲王”。他在北京的超勇亲王府也成为了蒙古王公在京的第一座府邸,后来的蒙古王公也陆续获得了类似的荣誉。
博尔济吉特·策棱(1672-1750),是清朝早期蒙古族的重要将领。他不仅是成吉思汗的嫡裔,也是蒙古喀尔喀部的台吉。策棱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参与了多次对准噶尔部的战斗,对清朝的西北边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雍正帝任命策棱为喀尔喀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,这一职位直到清朝末年都由他的继任者担任。策棱的贡献不可忽视,他的军事才能和对大清的忠诚都得到了历代帝王的高度评价。
到了乾隆五年(1740年),乾隆帝命策棱勘定喀尔喀各部的游牧边界,确保各部保持稳定的界限。乾隆帝还命策棱驻扎在塔密尔地区,确保北方边境的安全。策棱于乾隆十五年(1750年)去世,享年78岁,死后被追封为“襄”,并入祀贤良祠。乾隆帝亲自前往祭奠,命其与妻子纯悫公主合葬。
策棱不仅在军事上贡献巨大,还在清朝的蒙古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他一生忠诚于清朝,对蒙古地区的安定和边防安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超勇亲王的封号和策棱的事迹,最终通过后代传承成为了历史的重要一部分。那彦图是策棱的后代之一,他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也有着不小的影响力。那彦图与其岳父庆亲王奕劻共同掌控了清朝的部分权力,后来他参与了外蒙的独立问题,始终站在中国中央政府一边,捍卫国家统一。
尽管那彦图晚年因赌博失利,丧失了王府,但他为国家统一所作的努力以及他在清朝末期的种种政治行为,仍然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