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悲痛的一年。毛主席的去世使全国人民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,许世友在家中痛失毛主席后,心情沉重,把毛主席的照片贴满了自己的房间,默默哀悼。然而,正当他沉浸在悲伤中时,中央的一则指示让他赶赴北京。
叶剑英问他:“你在广州军区的工作还顺利吗?能继续承担吗?”
许世友回答:“放心,广州军区没有问题。”
接着,叶剑英又问道:“南京军区的工作还能指挥吗?”
许世友一愣,没想到叶剑英会提到南京军区。虽然他曾在南京军区工作,但很久未再接触相关事宜,情况也不清楚。此时,许世友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人,他坚定地回答:“和60军的关系还深一些。”
这句话让在场的三位元帅互相对视,眼中闪过一丝默契的微笑。那么,许世友为何这么说,三位元帅又为何做出这样的反应呢?
展开剩余84%1976年对中国来说无疑是巨变的一年,毛主席、周总理、朱老总接连去世,举国悲痛。许多人千里迢迢前往北京,只为亲自送毛主席最后一程,国内的政治局势一时陷入了混乱。表面上,大家似乎处于悲伤的低谷,但实际上,背后暗潮涌动,局势极为复杂。
中央很快决定召开紧急扩大会议,讨论新中国未来的方向和军委工作部署。为了确保会议顺利,出席的都是军委各部门的最高领导。此前,陈锡联一直负责军委的工作,因为毛主席生病时,曾指示他暂时接替生病的叶剑英。陈锡联虽然心中忐忑,但依然尽职尽责,成功带领军委度过了这段时间。
这次会议,陈锡联将军委的工作重新交还给叶剑英,因他已经恢复得差不多,接手工作不成问题。而叶剑英一直是军委的“定海神针”,所以此举让大家松了一口气。
1976年会议上,叶剑英再次当选军委负责人,杨成武被任命为代总参谋长,军委的工作开始出现变动。与此同时,各大军区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调整,为了应对复杂局势,所有准备都必须到位。
叶剑英与各大军区的负责人逐一谈话,了解各地情况。当轮到许世友时,叶剑英并没有马上询问工作上的事,而是关切地问:“听说你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?”
许世友的眼眶顿时湿润了。自从毛主席去世后,他感到无法接受这个现实,于是他把毛主席的照片贴满房间,每天沉浸在回忆中。即使工作人员多次劝他出来走动,许世友依然每日关在房里,无法自拔。
叶剑英见状,轻声安慰道:“我理解你的心情,但也要注意身体,很多工作仍需要你的支持。”许世友点点头,依旧沉默。
话题转到正事,叶剑英问:“广州军区的工作还顺利吗?”
许世友立刻精神焕发,拍胸脯保证:“完全没有问题,军队的指挥全在我们手里。”
接着,叶剑英问了另一个问题:“那南京军区,能指挥得动吗?”
许世友心里一紧,虽然他曾在南京军区工作,但现在情况复杂,他并不确定是否能够顺利接手。于是,他坦诚道:“南京军区的60军,我和他们的关系比较深,那里还算能说得上话。”
此时,叶剑英等人心领神会,许世友与60军的军长聂凤智和政委魏金山的关系非同一般,许世友曾与聂凤智共同经历过许多战斗。两人从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,一直并肩作战,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。
叶剑英听后十分高兴,决定调许世友回南京军区稳定局势。许世友也毫不犹豫地表示:“放心,聂凤智是我的保镖。”
听到这话,叶剑英等人都松了一口气,随后笑了起来,气氛一下轻松了许多。许世友回到广州后,迅速安排好军区工作,才高高兴兴地踏上了回南京的路。
到南京后,许世友与聂凤智等老部下进行详细的讨论,全面了解了南京军区的情况。聂凤智全力支持他,将军区的工作安排好,并与许世友一起制定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。
许世友回到南京后,整个军区气氛一片紧张,所有人都严阵以待,做好了随时应对复杂局势的准备。尽管国内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,南京军区的工作依然井然有序。
许世友在南京军区的表现一直出色,为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,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。1982年,许世友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,尽管年事已高,但他依然不忘初心,继续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即便后来退休,许世友依然过着简朴的生活,自己种菜养猪,严格要求自己和身边的工作人员,不浪费一分一秒。他的一生从军营走到晚年,始终保持着严谨的作风和对国家的忠诚。
1985年,许世友去世,安葬在故乡河南新县。他的一生,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,也回归了母亲身旁,履行着作为儿子的孝心。
发布于:天津市铁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